加速台灣AI新創公司進軍國際,精誠集團「AI+新創加乘器計畫」(AI+ Generator Program, AGP)攜手國發會旗下國家新創品牌「Startup Island TAIWAN」,前進東協數位人才中心–越南胡志明市,與當地關鍵企業進行商務交流,並串接新創機構落地資源,與創投生態圈夥伴共同協助臺灣新創企業探索多元的海外合作機會,前進國際市場。
越南的服務業產值佔GDP比重超過4成,以豐富多樣與價格低廉的人力資源優勢,吸引外國企業投資。看好胡志明市作為越南的數位經濟中心,匯集當地與橫跨亞太的軟體公司與資本,精誠集團邀集AGP團隊「百林商智 (EMILY.RPA)」、「艾陽科技 (ioNetworks)」和「視旅科技 (Sightour)」等三家新創,共同瞄準越南的數位轉型和製造業升級需求,其中「視旅科技」在越南已有成功案例。
精誠集團邀集三家AGP新創團隊,共同瞄準越南的數位轉型和製造業升級需求。
除了幾家新創企業的數位轉型方案展示,AGP營運經理林天瀚也在會中分享精誠集團培育臺灣AI新創團隊的經驗,舉辦企業客戶與AGP團隊客製化媒合活動,加速創新科技與產業對接,同時也積極佈局海外市場規劃,協助連結國際市場資源,助攻優秀新創企業實現跨國合作。
此外,當地資訊服務與委外開發業者SotaTek,以及積極參與早期投資的Do Ventures等機構,也獲邀參與活動,並展現對來自台灣新創的創新科技表現濃厚的興趣,及積極探索未來合作的可能。未來精誠也將持續與Startup Island TAIWAN攜手,進一步加強對東南亞市場的合作,亦鼓勵AI新創團隊共同開創更多海外商機,運用多面向的資源實踐產品落地應用。
面向越南市場,精誠除了積極佈局台商供應鏈服務,也與當地生態圈夥伴陸續展開合作,特別是在金融產業的營運應用服務,以及自有資安解決方案,體現台灣在全球數位轉型浪潮中,積極參與和貢獻的關鍵角色。精誠集團AGP主要任務在於協助臺灣AI新創加速產品與服務在行業的落地應用,輔導新創與精誠3萬家客戶媒合對接,更投入資源助力新創團隊進軍國際市場,目前合作新創團隊已超過30家。 想兼顧讀新聞、看行情,即時掌握投資機會嗎?
股市全新資訊,改版上線
經濟日報陪你輕鬆投資!
精誠(6214)集團第六屆「AI+新創加乘器計畫」(AI+ Generator Program, AGP)選出8家提供自動化技術的潛力新創加入,精誠今(21)日表示,未來AGP將攜手8家入選新創,協助企業客戶建置自動化作業流程,同時也將依據入選團隊屬性,協助媒合精誠服務過的3萬家企業客戶以及生態圈夥伴,助攻拓展國內外事業版圖。
精誠表示,包含提供NTF技術基礎的商務資料交換規範和平台的「兌追(RE:DREAMER)」、來自香港,提供全通路智能客服機器人方案的「亞博福爾摩沙(Asiabots)」、提供企業低代碼的容器化資料治理系統的「邦拓鏈(FST Network)」、協助製造業建立數位化基礎建設與數據應用的「谷林運算(GoodLinker)」、來自新加坡,協助企業落實碳手印數據收集的「松慧資訊(Custos)」、一站式AI合約內容生成與生命週期管理的「律果科技(LegalSign.ai)」、提供倉儲自動化與客製化解決方案的「泰科動力(TAC Dynamicsi)」,以及無人機巡檢系統與影像分析的「極現科技(earthbook)」。
精誠表示,擁有多年系統整合經驗,熟知企業IT維運痛點,今年也持續整合來自新創生態圈的優秀產品,以滿足各行各業的自動化需求。透過精誠的數據力和軟體力整合,將提供企業更貼近情境需求的自動化解決方案。期待未來能將生成式AI與自動化技術結合,有望與這8家優秀團隊共同開發白地市場和新的應用,為企業帶來第二波轉型高峰。
精誠指出,去年入選的自動化產品新創與精誠共創甚佳,因此今年更聚焦此類應用。同時也積極佈局ESG領域,邀請來自新加坡團隊加入,提供市場上少見的碳手印數據收集平台,相信能與精誠自主開發的ESG平台相輔相成,為企業客戶提供更完整的碳盤查數據。
精誠強調,除了協助歷屆AGP團隊商機媒合外,也與新創生態圈夥伴合作,如創投、加速器、法人機構等,提供新創更多面向的資源,未來也將規劃邀請潛力新創拜訪精誠海外合作夥伴,如日本、新加坡,鏈結當地IT產業人脈,展現台灣新創實力與探索商機。
商品推薦 素有台灣資訊服務業龍頭之稱的精誠資訊,自2018年開始加大力道於培育台灣新創,並致力擴展其軟體生態圈,旗下「AI新創加乘器計畫」(AI+ Generator Program;AGP)每年皆針對雲端、人工智慧(AI)、物聯網(IoT)、資訊安全、零售科技、行銷科技(MarTech)領域遴選8組新創公司,協助與精誠資訊的3萬家企業客戶以及其他生態圈夥伴合作媒合,助攻拓展國內外版圖。
此外,近年來精誠在投資海內外新創亦動作頻頻,包括2014 年,精誠投資矽谷新創Gemini Data,2021年購併專精大數據處理的新創團隊ParseMe,目標將兩者長期耕耘大數據分析領域的經驗結合,打造一站式的解決方案。
針對過去幾年精誠資訊大張旗鼓地布局新創版圖,國際軟體事業合作部副總經理唐雲順指出,精誠接觸新創事業的第一宗旨在於為既有的生意、產品及技術加值,新創本身具備企業尚未觸及的新技術、創新思維,藉由這樣的相互碰撞,才有機會合作擴大生態系。
企業看重新創三大條件:解決方案、商業模式、可持續性
一般大企業尋求新技術、新產品、新方向,其一為內部創新,其二則為外部創新。針對這2種策略,唐雲順副總經理表示,精誠採取內外部創新相輔進行的模式。
在內部創業的部分,精誠自 1997 年起,便曾創立「入口搜尋網站」,其前身為精誠內部代理銷售網景瀏覽器的中文版頁面,該站由內部創業獨立後,順利於 2000 年以 2 億美元的估值賣給雅虎(Yahoo!),是相當成功的內部創新案例。
而至於外部創新方面,精誠在尋找合作新創時,會儘量避開競爭,專注尋找可提升既有方案、企業尚未掌握的新技術為主。
唐雲順提到,如今市場變動快速,若一切都要靠企業內部研發團隊進行開發,則容易陷入緩不濟急的狀態。對於精誠而言,相比於以自家 R&D 出發全權掌握最新技術,進入市場的時機(time-to-market)來得更為重要。透過外部創新的模式與新創配合,可節省企業內部2~3年以上的開發時間,加速上市時間,更可避免在開發過程中市場便遭競爭對手吞食的情況。
在選擇合作新創上,唐雲順表示,首先,企業最看重的是解決問題、痛點的方式,以及「痛點」設定是否準確。再者,探究新創公司的技術與商業模式是否具備國際拓展,可規模化(scalable)的潛力,亦即產品需要能標準化、國際化,不能僅是專案型(project-based)產品。尤其,精誠特別關注其產品、服務在台灣、大中華區的銷售可能性。其三,該產品及團隊是否具備「可持續性(sustainable)」也尤為重要,如此一來對於客戶來說才能有最基礎的保障。
此外,唐雲順也指出,新創公司成功與否,與領導者的個人特質、能力、經驗及國際化的視野呈正相關,因此精誠在挑選合作團隊時,也相當在意創業家本人的條件。
首先,以具備領先技術力為基礎,再來,創業者亦需對商業模式、財務、經濟、市場、潛在客戶有相當的視野與認識,在進入市場時,創業者也要能具備溝通、說服、銷售的能力。
精誠攜手新創出海 為客戶尋求新興解決方案
過去精誠資訊在東南亞、日本、歐美做生意,皆採取至當地設立子公司、辦事處,以代理商的方式代理歐、美、或以色列軟體解決方案,加以包裝銷售給當地客戶,但久而久之,精誠也開始思考,如何從「代理商」轉作「原廠」,若透過與合作、投資、收購兼併新創公司,便可以透過新創公司的品牌銷售全球,這也是為什麼精誠會於 2022年與矽谷的新創公司合作創立JV公司,進軍日本市場。
過去 20~30 年間,台灣以代工廠、硬體製造著稱,軟體業在國際市場上則相對不具有聲量及影響力,因此台灣軟體品牌要在國際上取得信任仍相對困難。對此,唐雲順表示,對於台灣新創而言,品牌是一個問題,如果一間新創公司將自己定位為「矽谷公司」,則公司在軟體界的公信力會因此而拉升,這是相當現實的狀況。此外,台灣團隊在軟體開發階段,是否具備足夠能力,針對不同市場做到「在地化」的產品設計,也是台灣團隊國際化的考驗。
而為協助台灣新創進軍國際市場,精誠也提供市場對接管道,唐雲順指出,對於新創,國際化擴張最困難的是接觸當地企業,而精誠的價值在於全球龐大的客戶群,藉由輔導新創使其產品、服務更具商業潛力、國際化視野,再將新創服務介接給當地客戶做概念驗證(Prove of Concept;PoC),對於新創來說將會是國際化很好的起點。
唐雲順指出,倘若新創有資金需求,而精誠也認為該新創為值得投資的標的,即便不是為了馬上獲利,公司也願意等上 3~5 年的時候待其成長。可見在投資方面,精誠秉持著策略投資的精神,不以短期財務為目標,而是期待新創技術為公司帶來更多創新產品線的可能性。
扶植新創事業 為台灣下一個40年軟體產業發展打基礎
談及人才發展趨勢,唐雲順指出,從前參與工業局旗艦計畫,協助帶領新創公司前往東南亞探訪,便發現許多新創公司都缺乏國際人脈及國際市場行銷人才。
唐雲順呼籲,長期來看,政府除帶領新創出海打國際盃外,亦要多鼓勵學校培育更多國際型人才,包括廣納海外僑生、外籍學生來台讀書、工作,畢業後亦給予新創聘用國際級人才的優惠方案,當他們回到各自國家市場發展時,便有機會成為台灣企業在當地的合作夥伴,可以放大優勢,以助台灣新創加速國際化發展。
近年來,企業、新創喊缺才,然而除廣招本地大專院校學生外,更應該研究如何引進外國優秀人才。引進海外人才,看似小小的種子,經過10年、20年將逐漸開花結果,政策的改變有助於台灣再次成為亞洲多元人才聚集的基地,也將有助於台灣人才國際化視野的再展開。
至於人才進來之後該怎麼「留才」?唐雲順則提到,這當中包含政策如何保障國際人才的工作權利、居留、報稅、健保等問題,這些皆需要政府機關提出完善規劃,然而更重要的是,面對未來少子化所致的缺工問題,政府是否能夠將外國人就業的法令放寬,讓更多國際學生進來參與,對於台灣新創產業未來在國際化發展上,亦有相當大的助益。
唐雲順表示,政府推動新創事業的發展,要比過去更有魄力,一如過去孫運璿、李國鼎發展科學園區,新創亦需要更大規模的場域來創造交流、彼此切磋、網羅國際企業及人才的進駐,一旦量多,則人多,創業導師、成功創業家、輔導團隊、創業者、國際品牌的匯流,將會成為推動台灣新創發展的根基。
過往數十年,中華民國政府傾國家之力扶植製造業發展,供水、給電,給予優化,然而台灣靠科學園區發展經濟已經40年了,未來台灣還可以依靠什麼?唐雲順認為,扶植新創事業,鼓勵台灣青年出海、也創造國際人才來台發展的空間,應是推動台灣軟體產業的下一個40年,最重要的目標之一。
由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(PwC Taiwan)、台灣經濟研究院及DIGITIMES合作,經過700份問卷以及100 份投資人問卷、十多位新創領域專家專訪,完成的《2022台灣新創生態圈大調查》於2022年10月28日正式出刊,可至官網下載完整報告,期透過團隊調查研究,讓中華民國政府、企業、創育夥伴和新創團隊,一同擘劃台灣新世代數位經濟以及新創發展藍圖!
責任編輯:毛履兆 精誠(6214)董事長林隆奮表示,目標要成為世界級的軟體公司,雖然精誠已經是台灣資訊服務產業龍頭企業,但相較世界,還是一家台灣小公司,數據軟體領域仍有很大的空間與創新機會可以不斷探索。以下是專訪紀要:
問:公司的遠景為何?
答:目標要成為世界級的軟體公司。 2021年至2030年是公司新的一個發展十年,要放手拚邁向千億元市值,首先要在台灣、香港、中國大陸市場發展,成為具領導規模的事業體。接著是開拓亞太區域市場,特別是台商供應鏈移轉的東南亞重鎮,以及較台灣市場大十倍的日本市場。
產業疆界雖模糊,但沒有消失,只是因為科技力讓每個情境可以重新定義,以滿足客戶的體驗,如目前投資AI生態圈就逐漸成為市場主流之一。所產生的各種應用場景,都需要的新型態服務與商模,通過數據足跡的即時交換整合連結,讓虛實身分可以跨界移動,也放大延伸了市場。
問:公司未來的經營策略為何?
答:從垂直整合、橫向整合到生態整合,經營跨界生態圈,精誠持續以軟體力驅動數據力以成就演算力,透過 5A(AP、App、API、Appliance、Algorithm)跨界軟體收集、分配、索引、標籤化數據,在多雲混合架構下,以虛擬化、容器化、微服務化為手段,成就數據變現、數據洞見與數據治理,為客戶創造第二條成長曲線。
精誠並提供五服,分別為雲端服務、數據服務、資安服務、軟體開發服務、維護維運服務;六合分別為產品組合、系統整合、數據整合、虛實融合、多雲混合、生態整合; 還有軟體力、數據力、演算力、雲端力、微服務力、資安力等六力。
問:分享公司的企業文化?
答:企業文化成功是企業經營的要點,文化超越策略,要有容錯、試錯以及認錯的勇氣。培養員工「領導的勇氣」,是公司在生態整合定位能否成長成功的關鍵,其中包含真誠的領導以及謙虛的勇氣。
問:如何看待企業永續?
答:科技是用來讓世界變更好,以科技力幫助相關同業、新創,同時擴大生態圈,看重共享經濟。基於「科技行善「Tech for Good」永續精神,精誠以核心能力推動企業社會責任,連結生態圈夥伴共同參與,發揮合作力量,期許身為產業榜樣,能帶動更多同仁或企業加入,打造善的正向循環,藉此呼應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(SDGs) 第17項目標,建立多元夥伴關係,促進永續願景。
精誠也鼓勵創業家精神,不斷探索,要有勇氣做夢、有勇氣放棄,也要有智慧的撤退。例如為加速台灣AI新創公司進軍國際,「AI+新創加乘器計畫」(AI+ Generator Program,AGP)日前攜手國發會旗下國家新創品牌Startup Island TAIWAN,前進東協數位人才中心越南胡志明市,與當地關鍵企業進行商務交流,並串接新創機構落地資源,與創投生態圈夥伴共同協助台灣新創探索多元海外合作機會。
未來將持續與Startup Island TAIWAN攜手,加強對東南亞市場的合作,亦鼓勵AI新創團隊共同開創更多海外商機,運用多面向的資源實踐產品落地應用。
面向越南市場,精誠除積極布局台商供應鏈服務,也與當地生態圈夥伴展開合作,特別是金融產業的營運應用服務,以及自有資安解決方案,體現台灣在全球數位轉型浪潮中,積極參與和貢獻的關鍵角色。
商品推薦
回到上一頁